也叫人工晶状体,英文名称Intraocular Lens,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能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用以取代白内障手术中被摘除的天然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5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
过去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白内障手术必须采用大切口的手术,通过手工的方法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一般等到白内障“成熟”才方便手术,病人需要长期忍受低视力的烦恼与痛苦。时至今日,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医疗技术进展,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应用与开展,使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大为提高,病人无需再等到“成熟”时才做手术
白内障 (Cataract) 是由于眼睛内的天然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甚至失明。尽管引发白内障有许多先天及后天性的病理原因,但年龄老化是引发白内障的最主要原因。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白内障手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去除已混浊的晶状体,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通常有三种手术方法。第一种是现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该手术方法应用超声乳化机器,经2~3毫米微小切口把白内障粉碎后吸除,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不出血、可植入功能更多的人工晶状体等特点,是目前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和医院的主要手术方式。
年龄老化是引发白内障的最主要原因。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据统计,美国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在52至64岁人口中为42%,在65至74岁人口中为60%,在75至85岁人口中为91%。[1]在我国,根据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对北京地区所作的普查,白内障在40至49岁年龄组中占6.5%,在50至59岁年龄组中增加至52.3%,在70岁以上增至97.8%。[2]